•         互联网信贷业务电子文件归档模式研究

          随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,各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,加强外部合作,快速推出金融产品和服务,丰富融资贷款方式和支付结算渠道,促使互联网金融逐渐融入大众生活,从思想、行为上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的同时,大有逐步取代传统金融业态之势。

            面对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,为防范合规风险、数据风险、管理风险和金融风险,2020年7月,中国银监会颁布《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》。其中,第二十五条规定“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,储存、传递、归档以数据电文形式签订的借款合同、信贷流程关键环节和节点的数据”。第四十二条规定“商业银行应当全面记录风险模型开发至退出的全过程,并进行文档化归档和管理,供本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随时查阅”。

            在此背景下,就“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”进行研究,符合国家监管、档案业务发展的需要。

            纵观各家商业银行互联网信贷业务,以商业银行为主体,在整个业务流中,根据产品不同,还会涉及保险公司、小额贷款公司、融资担保公司、信息科技公司等多种机构。由此,互联网信贷业务产生的电子文件在归档过程中存以下四方面问题:一是收集难。电子文件来源渠道众多,各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。二是无标准。互联网信贷产品更新迭代快,产品种类繁多,电子文件归档的规律和标准较难掌握。三是格式多。互联网信贷业务产品多,办理渠道多(如APP、微信、网页等多种渠道),电子文件格式和版式难以统一。四是缺制度。商业银行对各渠道、各机构产生的信贷业务电子文件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尚无完整的、成套的管理措施和技术应对方案,存在管理风险,亟需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应对策略。


  • 免费咨询 提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