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基层档案业务建设

    夯实业务基础,履行管理职能

            1、档案收集规范化

            档案收集是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。深入各部门开展档案工作调研、分析,并按照《企业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》对各类文件材料做到及时归档。归档材料做到完整、齐全、准确,归档时文件形成部门同时提供移交清单和电子版移交目录,按规范要求进行档案移交,移交时交接双方签名、核对,移交手续完备。按照应归尽归原则,力争做到电子目录、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。强化档案前端管理,建立起满足不同门类、不同流程档案管理的档案工作制度体系。开展重要档案移交进档案室的工作,推进数码照片、视频等新型数字档案资源的接收和采集工作,建立健全声像档案工作机制。

            2、档案整理规范化

            档案管理随业务发展同步推进,构建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协调机制,强化对建档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。关注重点任务、重大项目以及新领域、新业务的建档指导,做到应建尽建、应归尽归,扩大覆盖面。规范管理架构和部室职能调整等过程中的档案归属与流向。文书档案实行卷改件整理方式,纸质和电子档案采用一体化著录。加强对部门专(兼)职档案员的督促、检查、指导,做好部门档案积累和预整理工作,确保归档文件的内在质量。

            3、档案鉴定规范化

            档案鉴定由鉴定小组直接逐卷、逐件、逐页审查文件,确定其价值,形成鉴定台账。确定文件的保管期限,销毁任何一份文件都必须根据保管期限表进行。档案销毁鉴定时在案卷中发现个别重要文件仍有保存价值,应取出另外保存,并重新确定其保管期限,其他文件确认没有价值后遵照销毁工作流程进行销毁。经鉴定,对无需继续保存的档案,档案鉴定人员要撰写鉴定报告,编制“档案销毁清册”。

            4、档案统计规范化

            通过真实的统计数据和系统统计分析,掌握档案利用动态规律,并根据利用的情况反馈信息,为档案工作的科学规划和发展提供服务,不断促进档案利用服务水平的提高。

            统计内容包括:档案室藏情况,档案借阅、档案利用情况,档案专兼职人员情况,档案销毁情况等。准确分析档案增量情况、档案利用率、库藏档案的构成和变化情况,及时提供档案利用,做好查阅、借阅登记台账工作以及各类档案的总帐登记,为档案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。

            5、档案移交规范化

            归档移交工作,遵循“应收尽收、应归尽归”的归档原则,每年组织开展各门类档案归档工作,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档案部门保存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,并形成移交清单。电子档案及其元数据自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档案馆移交,形成移交清单。

  • 免费咨询 提交留言